从艺术的角度看,佛教石窟包括三个方面的艺术:(一)建筑艺术。石窟本身是种建筑,石窟采用什么样的形制,与传统文化和时代风格有关,因而从石窟的形制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对佛教石窟的影响。如北朝的中心柱窟中的人字披顶,北朝到唐代流行的覆斗顶窟等等,就是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人字形屋顶、中国的斗帐形式等等而在石窟中的反映。佛教石窟本身作为种建筑形式,其设计、制作与装饰等方面,也丰富了中国建筑史的内容。(二)雕塑艺术。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逐渐流行,经隋、唐、宋、元乃至近代佛教寺院、石窟的营建不断,其中大量的佛教雕塑艺术已成为中国雕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敦煌石窟的雕塑多为北朝至唐代的雕塑,各时期不同风格的彩塑艺术,反映了中国雕塑吸收外来文化,创造具有中国风格艺术的重要历程。从材质上看,敦煌彩塑为泥塑加彩绘制成,有别于石雕和木雕的艺术,在雕塑史上独树帜。(三)壁画艺术。在佛教石窟中,壁画与彩塑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佛教世界。敦煌壁画按主题内容可分为七类: 1.尊像画、2.佛经故事画、3.经变画、4.中国传统神仙、5. 佛教史迹画、6.供养人画像、7.装饰图案画。从艺术方面则涵盖了人物画,山水画、建筑画、装饰画等等。敦煌壁画系统地反映了4-14世纪佛教绘画的发展演变历程,特别是唐代和唐代以前的绘画作品,传世本绘画几乎没有,而内地的寺院及石窟壁画遗存也十分罕见,敦煌壁画便是研究这阶段中国绘画史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