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人的描绘,般不会像形体较大的菩萨、 弟子那样仔细刻画人物形象,但往往以群体飞动的形态来营造种气氛, 使壁画整体呈现出生动的气前。如第305富窟顶四披,配合东王公、西王母的主题,还画出了众多的飞天,如北披的东王公龙车上有一身羽人引导,前面有飞廉,前后均有数身飞天飞舞跟随。飞天拖着 长长的飘带,与天空中的彩云和天花相映衬,体现了浩浩荡荡行进的趋势(图3-20)。与此相对南披的西王母乘凤辇行进,飞天前后跟随,也表现了同样的气氛。东、西两披的布局大体致,都在中央画摩尼宝珠,两边各有四身飞天向着中心飞来,这样,窟顶画出了十几身飞天,在彩云飘扬、天花飞舞的空中,构成了一个飞天的世界,使整个窟顶的空间变得无限辽阔深远。
大部分洞窟根据窟内的布局,往往沿袭北朝的布局形式在四壁上部面出天宫栏墙与飞天,绕窟一周,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如第423、390、 244等窟,飞天演奏着不同的乐器,飞行急速, 飘带翻飞,彩云流动。烘托出飞行于空中的气氛。
不少洞窟还以深蓝作底色,象征着天空,飞天的飘带配合流云构成轻快飞动的效果,造形的简练、优美,动作的急速,色彩的变化丰富。如第404窟,而家以蓝色作底,并有意表现出颜色由浅到深的变化,具有光的自然效果,非常真实地表现出飞天轻盈地飞行于天空的情景。如北壁上部的两身飞天,头梳双环臂,前一身飞天穿着大红的长裙,回头吹奏着笙,显得很悠闲,后一身飞天穿黑色长裙,- 手托着一朵莲花,虔诚地向前飞去,在蓝天的背景中,有一种脱壁欲出之感(图3-21)。但在很多洞窟,由于变色严重,底色形成了深褐色与蓝色交织的状况,犹如一道道奇妙的色光,反而使这些飞天透露出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