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45公里处, 大约在十六国时期,这里已经开始了佛事活动,其后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的开凿,宋代没有开新的洞窟,但对大部分北朝洞窟进行了重修。元、明、清时期也有部分重修。麦积山现编号洞窟211个,分西崖、东崖和王子洞三个部分。造像7200多身,壁画近1000平方米。造像大部分为北朝的泥塑作品,被誉为“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第115窟有北魏景明三年(502年)墨书造像题记。现存大部分洞窟也都是北朝时期营建的。北魏早、中期作品中可以看出一定的外来影响,如第74窟、78窟的塑像可看出犍陀罗雕刻影响的特征。北魏晚期以后,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民族化、世俗化色彩浓厚,如第121窟的菩萨与弟子像、第44窟的佛像等,充满了人间气息,是麦积山石窟最具特色的艺术。第133窟、127 窟、135 窟等窟中又保存了-些造像碑和石雕佛像,形象生动,制作精美。麦积山石窟在北周时期由当时的秦州大都督营建了规模宏大的七佛阁,隋代在东崖营建了一-佛二菩萨的摩崖造像,主尊高达15.7米,两侧的菩萨像高13米。98号龛为北魏营建,后代重修的摩崖造像,三尊像中一菩萨已残,现存一佛一菩萨。佛像高12.2米,菩萨高7.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