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找宝人”的破坏,这些“找宝人”由于土生土长,极为熟悉当地遗址状况,且又世代相传,以此为职业,寻宝时不择手段,乱挖乱掘,根本不考虑文物价值,一 -心一意放在寻找金银珍宝 上,所以给考古学带来的危害比起其他形式的挖掘破坏性更为厉害。在斯坦因所到之处,总有“找宝人”的存在。正是依靠这些老的年轻的“找宝人”,斯坦因才到达了一座座的遗址前,凭着他深厚的考古知识,从“找宝人”为找“金叶子”等珍宝而多次出入的废墟中,找出了真正有价值的文物来。
1900年冬,斯坦因第- -次进入和田沙漠,给他当向导的老杜狄,便是一个资历很深的“找宝人”。在和田古都城的约特干村,村民们的“找宝”活动竟然已经进行了35年光景,“找宝” 行动一直挖掘到了地下很深处的“文化层”。老杜狄甚至还属于和田地区一个“找宝”的“小团体”,可见当地“找宝”活动的罚题。难怪斯组因在約特于村的发获仅仅是 此陶瓦烧像及美术陶器的群片而已,尽管这些部片表露了舞明的键陀罗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其他地方如丹丹乌里克、米阮等遗址中 “找宝人”活动的痕迹也非常触目惊心。